《白雪公主》过时了吗?
在华特·迪士尼公司102年的历史上,《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部上映于1937年的动画电影不仅开创了迪士尼公主电影的传统,更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它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配
在华特·迪士尼公司102年的历史上,《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部上映于1937年的动画电影不仅开创了迪士尼公主电影的传统,更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它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配
你如果抱着“还能有多离谱”的心态走进影院观看黑雪公主,会发现迪士尼新版真人《白雪公主》简直是离谱中的行为艺术。
选角翻车第一雷:白雪公主不“白”了! 拉丁裔女主瑞秋·齐格勒被嘲“黑雪公主”,魔镜硬夸“内在美”的设定更是让人笑掉大牙。更离谱的是,王后由颜值天花板盖尔·加朵饰演,网友辣评:“这嫉妒心是编剧硬塞的吧?”
这部新片就是《白雪公主》,由瑞秋·齐格勒、安德鲁·伯纳普、盖尔·加朵、安德鲁·巴特·费尔德曼、杰里米·斯威夫特等主演,是迪士尼出品的年度大作。
1937年,沃尔特·迪士尼赌上家当,拍出了美国第一部彩色有声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由于制作过程中预算不断提升,他抵押了自己的房产来筹集资金,最终为了这部影片投入了约150万美元(相当于同时期的《摩登时代》预算)。当时,业内几乎无人看好这部影片,称其
在《白雪公主》之前,“最具争议电影”的这个头衔还属于真人版的《小美人鱼》。该片因为改变了主人公小美人鱼的美丽形象而遭到了观众们的集体吐槽,该片也因此在我们内地市场遭遇了票房和口碑的双重滑铁卢,不过它在海外市场似乎还是比较受欢迎,全球总票房超过了5.6亿美元,I
说的就是迪士尼新推出的真人版《白雪公主》,本片在上周末上映之后,却在北美最知名的电影网站IMDb遭遇超低分待遇,现在只有1.7分了(总分10分)。
救命,现在电影圈都这么魔幻了吗?迪士尼真人版《白雪公主》以2.2分超低分,在北美票房一骑绝尘 ,把其他电影远远甩在身后。这分数,简直低到尘埃里,能让所有电影都忍不住问一句:“你是来砸场子的吧?”
最近上映的真人版《白雪公主》可真是热闹,(是不是只有博主去看了?为了写稿!算工伤吧?)。首映礼红毯上主演瑞秋・齐格勒和盖尔・加朵手挽手笑得灿烂,但社交媒体上早就炸开了锅。这年头迪士尼把《小美人鱼》《白雪公主》全换成黑人演员当主角,观众们吵得比童话里的魔镜还热闹
“时光审片室”由一群爱电影、说真话的审片员组成,从不同的行业、不同身份的影迷角度鉴赏院线影片,为时光网特供影片真实repo。不代表时光网认同其观点和立场,以及认同文中所述皆为事实。
这回真惨!约19亿人民币砸下去,迪士尼真人版《白雪公主》全球票房却直接崩盘。北美首周预测才4500万美元左右,咱们中国首日票房更是惨不忍睹——只有185万!
迪士尼耗资2.5亿美元打造的真人版《白雪公主》,原以为将是一部史诗级巨作,没想到上映首日票房和口碑双双遭遇滑铁卢:北美首周票房仅4300万美元,IGN评分才7分,烂番茄新鲜度仅48%,而IMDb评分更是一度跌至2.1分。
近日,迪士尼真人版《白雪公主》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步上映。该片由瑞秋·齐格勒饰演白雪公主,盖尔·加朵饰演邪恶皇后。然而,自开拍以来,该片便争议不断。
而可笑的是,同期上映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票房仅有7亿多,连《哪吒2》的零头都够不上,偏偏还要自不量力的继续延长上映,太磕碜了。
3月21日,承载无数人童年回忆的真人版《白雪公主》在中美同步上映。本以为会是一场梦幻的童话重现,没想到却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翻车现场,票房口碑双双扑街,令人大跌眼镜。
例如:“I feel sleepy.”(我感到困倦。)但在CNN的这个标题里,“sleepy” 暗示电影沉闷无聊,让人提不起精神,同时在票房表现上也相当低迷疲软。
作为迪士尼出品的电影,原本冲着画风品质,也是值得一看的,但IMDb评分2.1,国内豆瓣评分4.4,都充分说明《白雪公主》就是一部不及格的电影。
先说说票房情况。北美市场首周末4300万美元,看着还行是吧?但你要知道,这可是迪士尼的经典IP改编啊!像之前的《美女与野兽》《阿拉丁》《狮子王》,首周票房都是破亿的级别。相比之下,这次的《白雪公主》简直是“拉了胯”。
迪士尼推出的真人版白雪公主不出所料地遭遇了票房滑铁卢。影片在美国本土的首周末票房仅为4300万美元,而制作成本却高达2.4亿美元以上,这也让它成为迪士尼近年来表现最不尽如人意的作品之一。
迪士尼真人版《白雪公主》上映首周即遭遇史诗级差评,IMDb开分仅2.5分,烂番茄新鲜度43%,创下迪士尼真人改编电影历史新低。这部耗资2.7亿美元(约19亿人民币)的“毒苹果”,不仅北美票房远低于预期,中国内地首周票房更惨至640万元,甚至不及同期国产小成本电